7月“大定”破万,极氪如何将难路走成坦途?
从0到1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
从推出第一代手机到iPhone 4的爆火,苹果用了三年半的时间;从发布第一款产品Roadster到Model 3的上市,特斯拉用了整整8年时间;早就喊出了要转型电动化的大众、丰田等传统车企,至今依然无法说它们完成了从0到1的跨越。
电动化变革的年代,每家致力于其中的企业都有自己的0和1。极氪选择了高端智能纯电汽车的道路,它的1是要完成品牌的发展升级,在电动赛道上为吉利闯出一片天来。
这是一条没有任何经验借鉴的道路。庆幸的是,极氪似乎已经摸索到了“1”的边界。
01
交付攀升,极氪信心满满
极氪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,7月极氪001交付5022辆,环比增长16.7% ,再创月交付量历史新高。7月极氪001大定订单再次破万,平均订单金额超过33.5万元。
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,极氪001从开启交付到交付量破万,用时110天;从交付破万到突破2万辆,仅用时107天,再到交付突破3万辆,仅用了64天。
万辆交付时间不断压缩,这意味着极氪的生产力被快速释放,也意味着极氪在消费端始终保持着活力。
极氪从2021年10月23日开始交付,到如今实现3万辆交付,总共花了9个月左右的时间,刷新了高端新能源车交付记录。
对比之下,蔚来从2018年6月开始交付,到2019年12月18日完成累计3万辆交付,总共花了一年零6个月的时间。
理想自2019年12月4日正式交付以来,用时12个月零14天的完成了第一个3万辆的交付。
而小鹏的畅销车型P7于2020年7月28日启动大规模交付,截至2021年7月,累计交付量突破3万辆,用时一年左右的时间。
此前极氪为2022年制定了7万辆的年交付目标,今年上半年,极氪实现了2万辆左右的交付量,面对剩余的5万辆交付目标,极氪信心满满。
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表示:“极氪具备年产30万辆的能力,订单量成绩也不错。根据目前整个供应链的计划,如果不出特殊情况,我相信很快会实现交付过半。”
如果能顺利实现年终7万辆的交付成绩,且平均订单金额保持在33.5万的水平,那足以说明极氪在高端智能纯电市场取得了阶段性成绩。
此前理想汽车以年交付量超9万辆+全年NON-GAAP利润转正的成绩,宣布走过了企业发展0-1的阶段。
极氪背靠吉利集团,没有资金方面的忧虑,只要在销量、交付量上稳定攀升,便可被认为实现了从0到1的发展突破。
02
极氪速度背后的赛道智慧
一个新的品牌要在短时间内形成交付体量并不容易,且极氪切入的是高端智能电动路线,产品的平均订单价高达33.5万,要获得用户认可更是难上加难。
在极氪成立短短一年多时间以来,安聪慧不止一次地强调,极氪走的是一条最难的路。
安聪慧表示:“智能纯电动汽车和传统汽车还是很不一样的,在产品端、用户端、资本端有着很大的区别。产品开发理念流程都变了,智能纯电动车的交付才是起点。”
极氪不是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复刻,也不是造车新势力企业的传统化落地,它是一个新旧之间的综合体,走的是“第三条道路”。
用极氪的话说,它比传统车企转型更加彻底,极氪以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运作方式方法运营,不带有历史包袱,拥有全新品牌、全新产品、全新组织架构、全新商业模式;比造车新势力企业,极氪在质量保障、供应链体系管理等方面有绝对的强项。
极氪背靠吉利全球资源体系,充分享受吉利造车几十年的经验成果。因而极氪001因其猎装轿跑的炫酷造型和高性能的驾驶体验,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外界极大的关注。
在此之前,特斯拉、蔚来、小鹏、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企业探索数年,在直营模式、体验中心、智能技术升级等方面为行业带来了诸多的参考。
这给了极氪一个很好的范例。因而建设直营模式、补能体系以及引入外来资本都是极氪一开始就确定好的事。
极氪的“第三条道路”最大的难题是,如何学会与用户相处,提供令用户满意的智能化体验。
03
专注提升用户体验
极氪此前在这方面吃过亏,一度因产品升级和用户权益变更遭到质疑。如今,极氪终于拿出了令用户满意的方案。
7月11日,极氪在杭州举办了“进化日”活动,最大的爆点在于为极氪车主免费升级8155芯片。这一政策针对已交付和未交付的所有极氪001车型,规避了此前造车新势力企业踩雷多次的“割韭菜”问题。
消息公布后,极氪车主一片叫好,极氪成功在用户口碑上扳回一局。
按照现有的交付和订单数量,从硬件采购、软件开发到物流和售后,极氪针对新一代8155智能座舱的投入已超过3亿元。除了极氪之外,任何一家造车新势力企业都无法做到如此地步。
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表示:“20多万辆车,免费升不了,20多亿元,成本扛不住。”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更是直接回应:“这谁受得了啊?”
当然,极氪未来也不排除软件升级收费的可能。但是安聪慧强调:“收费点一定是建立在用户认为值的基础上,给予的价值让用户愿意去付费接受好的体验。”
极氪与造车新势力企业不一样的地方在于,它的背后有吉利控股集团支撑以及资本市场合作伙伴的强力赋能。除资金支持外,吉利还在设计、研发、供应链、产能保障等多方面为极氪调动资源。
在这一年多来,极氪的重心放在了与用户充分地沟通上。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徐云曾对外吐露心声:“用户发在 APP 上的吐槽我们都有认真去看,我也没少因为这些挨骂。大家都在加班加点努力做改进。”
另一方面,极氪也在积极与智能化供应商协商探索合作的框架,以满足极氪001上2500种、1万多颗芯片的供应、集成。
从成果来看,一个月5022辆,两个月万辆交付的速度,以及用户高呼“聪聪YYDS“的体验满意度,极氪稳健发展的蓝图正缓缓展开。
网新观点
今年以来,从传统车企走出来的高端电动品牌中,极氪的声量最大。
极氪的高端智能电动化之路,是自主品牌发展不可规避的共性问题。如今,极氪在这条路上逐渐摸索出了门道,利用传统车企赋能的资源,又不被陈旧的管理束缚;借鉴造车新势力企业的创新,又不在用户体验上妥协。
极氪用三万辆交付以及不断攀升的交付速度,为传统车企的新能源高端化转型提供了全新的借鉴。
最热评论
全部评论
